近日,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平台资产雷达发布2018运营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台处置资产累计600亿,资产交易累计超10亿元。资产雷达始终坚守合规发展,以“精准定位每笔资产的价值”为初衷,不断提升产品体验,迭代服务升级,一路稳健前行。
全球经济寒冬,资产雷达力守风险管理“最后一环”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形势出现明显下滑,对金融行业触动尤为明显。一方面随着美国减税政策边际效益递减,美国经济增速也在到达4%后出现高点;另一方面,原世界经济领头羊中国仍处在转型改革的阵痛期,GDP增速一直稳定在不高的水平。对于国内金融领域而言,长期的M2增速下滑,货币供应量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是放缓的,过去的增长支柱之一房地产行业,也明显出现中期拐点。
这对原来依靠房地产信贷的银行业冲击很大,另外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也对国内金融业形成另外一种冲击。去年全年国家对民间金融特别是现金贷业务的强监管,对之前疯狂的非银金融体系泡沫亦是当头一棒。
寒冬,是所有金融从业者在这个冬天的唯一感受。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超过13万亿元,按照不良率1.5%推算,不良资产余额将近2000亿,潜在不良资产余额约在3000亿。按照目前趋势,不良率很可能继续攀升,这对金融业的生存影响巨大,可吞噬银行的大部分利润。当整个金融行业的不良资产累积过多时,会严重影响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不良资产行业从一定程度上讲,担负了复苏金融行业的重任。
资产雷达CEO叶志成
“不良资产主要产生在金融市场,是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最后一环。比如说银行的最大好处是能将分散的钱集中起来供于需要者进行投资和消费,但前提是需要者必须能够付得起利息和能够按时还钱。如果用于投资,就必须建立在投资收益大于或等于资金成本与本金及风险成本之和的基础上;如果用于消费,则消费者在还款日到达之前所有收入同样必须大于等于资金成本与本金及风险成本(如生病、失业、事故或者天灾等不可预料的意外等)之和,否则银行就会少收款或者收不到款,而银行等金融单位也因此不能还款给最终借款人,最严重的后果将会是银行破产,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大衰退。”资产雷达CEO叶志成说到,“担当如此重任,势必要求行业内的品牌具备两个关键点,那就是合规与专业。过去的几年,不良资产行业鱼龙混杂,出现了不少暴力催收的坏例子,这对整个行业和金融机构都是损伤,因此合规发展是行业底线。同时在此基础上,平台要在专业度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做到处置成本的降低,一方面要思考对于处置效果的改善。”
截至2018年底,资产雷达全年处置资产累计超过356亿元,其中第四季度数据更是高达99亿元,累计全年数据较去年涨幅超过66%,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在处置业务规模方面,资产雷达在2018年委托处置贷款逾期案件378万件,较上年增长260%。在专业技术的探索上,从2018年初上线“分级自动报表功能”与“催记AI智能模块”,到多次迭代升级资产评估模块与定制服务,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资产雷达对于“合规”的坚持,也是对“风险管理最后一环”的执着守护。
“不忘初心”,是品牌最具优势的竞争力
在谈及资产雷达从事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工作的初衷时,叶志成表示:“我自己之前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十几年的工作也都是和风险管理打交道。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平安数据科技公司,当时我们就想做一个国内最大的催收公司。2015年互金爆发式增长,我感觉到不良资产行业,特别是无抵押信贷行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所以联合几个创始人一头扎入了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这个行业。我们希望能做到精准定位每笔资产的价值,让天下没有难收的不良资产。”
据悉,资产雷达管理层来自于金融和互联网的混合体,从业经验超过十五年,对互联网和金融都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所有产品服务都是基于客户需求研发,旗下抵押类资产买卖交易平台“阅资产”瞄准“地域限制”痛点,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解决快速响应问题;智能外呼系统和App属地催收管理则在不良资产处置场景应用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电催作业系统方便各种催收策略部署和灵活调度,加载信息增补工具和后台催记分析管理,提高催收作业的运营效率。后台大数据各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给出资产合理的定价,巧妙利用“科技+互联”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但在我看来,技术层面的探索是整个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更重要的,还是管理团队的能力及运营能力,三者相结合,才能最终输出有利于行业、有利于用户,有利于整个金融领域的高水平服务。”叶志成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