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那块地,我也打算承包下来。”
一脸喜悦的老代,站在自家的棉田旁,指着不远处的几十亩耕地,眼神里透着一股坚定。
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日子,虽然已进入农闲,但老代却没闲着。一边忙着承包土地的事儿,一边打探明年的棉花市场行情,精神头十足,像极了二三十岁的壮小伙,仿佛有一身使不完的热乎劲儿。
然而,就在过去,棉农老代可不像现在这般硬气。
忙碌大半年,难见回头钱
天门,地处湖北省中南部的汉江平原腹地,因盛产棉花,故而有着“中国棉都”的美誉。
家住天门市横林镇代湾村的代明仿(老代),年轻时便和棉花打交道,几十年来早已是当地的种棉高手。
受多年前棉花政策影响,我国棉花收购价格下调,棉农收益受到影响,许多地区的农户开始转产,但在老代眼里,棉花种植仍然有利可图,他相信只要保证作物品质,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
现实常常和理想有偏差,由于棉花收购在过去一直是中间商层层转手,增加了价格波动的风险。“过去,每亩棉花只能卖到八九百块。”谈起过往,老代苦笑到。如果刨去种子、化肥、农机租赁、人工等费用,就所剩无几。
此外,由于流通环节冗长,很多像老代一样的棉农无法了解用棉终端——纺织企业的采购动向,种什么品种、怎么种,全靠猜,信息不对称,每一次播种都像一场赌博。
而更让老代感到憋屈的是每年十月前后的收购季,货款总是无法及时兑现,交货之后难见回头钱。“急,当然急,本来就卖不多少,钱还回的慢,你说急不急!”老代至今还对曾经的卖棉经历心有余悸。
农业信用链,让棉农直起腰杆子
如今,老代的家的棉田迎来了新气象。
海尔金控的物联网链式信用生态赋能平台在了解到当地棉花产业的痛点后,为棉农们开出了破解困局的良方。
“具体是个抹丝(湖北方言:什么),一两句话说不清,但是现在,棉花交上去,当时就给钱,价格也上去了,一亩一千多块钱呢!”老代兴奋地介绍。
老代所说的正是物联网链式信用生态赋能平台为当地棉农、棉企量身定制的农业信用链生态。它链接了棉花种植环节上的各个资源方,从种植端到贸易商到纺织厂再到销售端,形成了四维信用经济闭环,让生态各方实现共创共赢。
此外,湖北最大的棉花交易中心——华中棉纺交易中心也被链接至生态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打造出为棉农、棉纺企业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让“信用”成为整个产业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棉纺厂从此获得了更可靠的原材料来源,并且对品质实现了高度可控。
而棉农们更是直起了腰杆,根据不同棉种的差异,清晰的知道市场需求,进一步确定种植计划,用老代的话说就是“种长绒棉、粗绒棉还是细绒棉,心里一清二楚。” 此外,在农业信用链的赋能下,付款方式从白条变为了现金,通过保理变现,收购款先行垫付给棉农,让棉农得以在来年春季迅速开展种植,并且,在去中间商的方式下,让收购价得到提升,增加了棉农的利润空间。
有了层层保障,棉农的心理更踏实了。也正是在收到了当年的收购款后,老代便决定,再承包几十亩地,扩大规模。
棉农老代的翻身仗在成为了天门种棉的典型,前不久被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以专访的形式播放,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
从山东玉米到云南火龙果,再到湖北棉花,农业信用链生态以信用赋能农业升级,帮助农民创富的探索犹如燎原之火,在我国广阔的农村迅速复制。而这一生态还只是海尔金控“产业投行”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三农”的实践之一。
让农村更繁荣、农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裕,物联网金融的温度正在不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