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作为古代九州之一,青州以“东方花都”的美誉响遍中华,而如今,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下,青州的花卉产业转型之路却面临着一道难解之题。
“相关配套投入和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几何我们心里没底。”2017年,青州市黄楼街道的一家花卉企业主在谈到“煤改”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又是一年冬天到来,在青州,昔日小锅炉遍地的花卉种植区,早已变成另一番景象。
在弥河镇(国际)花卉创业园,经营花卉产业的企业主刘某正在检查自家的蝴蝶兰长势,由于地处偏僻,距离天然气管道较远,他采用了空调加温的方式,在他看来,只要克服了投入问题,没有了燃煤锅炉的种植园反而更加花香四溢。
为续芬芳,“东方花都”寻出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青州市将花卉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青州已发展为我国花卉种植主产区,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3.1万亩,年产值85亿元,年交易额110亿元,花卉产业贡献产值占青州全行业60%。
在这惊艳的成果背后,人们不曾想到,青州花卉产业也经历了巨变。花卉种植对气温的要求较高,不少品种除了要求冬天以大棚为基础进行种植外,还需要供暖辅助,促进生长。锅炉燃煤成为花卉种植的必须设备。
2017年,全国“煤改”力度加大, 青州花卉生产企业使用的燃煤锅炉大都在10吨以下,属于小锅炉“清零”范围。“2017年7月底收到通知,要求3天内拆除燃煤锅炉。”青州市花卉协会会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紧迫的“煤改”任务,能在短时间内换来环境的大幅改善,但对于当地花卉种植户来说,却是一个难题。
首先,“煤改”直接增加成本投入,以“煤改气”为例,管道天然气价格为每立方米3.18元,成本较高;其次,“煤改”带来种植成本增加,以小农户规模集群为特色的青州花卉产业,将在产品售价上失去与其他产区的竞争优势;此外,在“煤改”过程中,哪种方式效果更好,更划算,种植户们大多无法预测。
在当地政府与企业困扰之时,“东方花都”却意外获得了破局新思路。
“以金带绿”打造新生态,实现共创共赢
依托“产业投行”模式,海尔金控在物联网共享金融实践中,以云能平台赋能花卉产业转型,在探索中找到了适合产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云能平台是全国首家以清洁能源供热(冷)为主的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金融共享平台,通过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新能源供热(冷)服务。
在此背景下,云能平台从2018年开始为花卉企业推出了针对“煤改电”模式的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链接勘测企业、设计院、设备供应商、运营管理商等各方,为用户提供从产品制造、方案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监控等全流程用能服务,帮助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在这其中,统一化管理与运营服务为花农们提供了标准化、专业化的维护管理与服务,供热更有效率,助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在此之前,花卉产业多方合作共创生态的“煤改”方式在国内没有先例,更没有成熟经验,这对于云能平台及各方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实践。
通过生态赋能,花卉产业的“煤改电”实现了各方共创共赢:花卉种植户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便可使用新设备供暖,刘某算了一笔账,相比“煤改气”,“煤改电”将成本降低了30%,既保证了日常生产,后期的使用过程也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设备运营商在持续服务中获得了更多收益;勘测企业、设计企业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当地政府也实现了“煤改”政策的顺利实施,城市环境得到生态改善。
云能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州花卉栽培规模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今后两到三年内,云能平台的共创模式将覆盖当地产业的70%至80%,为“东方花都”再续芬芳。
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环保的高度重视预示着未来能源改造领域的进一步加速改革,海尔金控通过物联网共享金融实践,已先后在水域治理、生活能源改造、节水灌溉等领域实现了产融共创,为众多产业和地区创造了健康的发展路径。
从清流绕城的海南美舍河,到花香飘逸的古城青州,“产业投行”模式正以更加开放的方式赋能产业发展,还绿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