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逾期”“资本寒冬”无疑是2018年刺痛金融行业的话题,痛定思痛后,不少金融机构选择拥抱科技创新,用金融科技推动行业发展。昨天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浙商校友促进会和浙江省投融资协会主办的“金融科技:创新消费金融论坛”在杭举行,论坛聚集了一批司法机构、银行业机构、科技公司,共同探讨消费金融和科技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在论坛中更是鼓励中小银行与科技公司开展深度合作,谋求转型。
“获客”“风控”成为金融行业新痛点
在持续一下午的论坛上,共有8名嘉宾带来了主题演讲,其中温州银行和德清农商银行作为银行业代表,分别提到了“智能风控”和“信息数字化传承”两大核心问题。
可以说,有效的获客渠道是消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基础,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兴起,如何提高获客率、降低获客成本,确保风险可控成了摆在消费金融机构面前的“大难题”。
德清农商行副行长曹治中直言,传统金融机构以网点地缘优势以及单纯客户经理风险识别的方式等的获客、风控模式已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更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下消费金融不断增长和风险控制的需求,一方面,传统的信息传承方式随着员工更迭造成获客与风控成本高企问题,另一方面传统手段的风险控制也会为资金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所以县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融合应用已迫在眉睫。
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纠纷数量也水涨船高。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庭长陈清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省金融业增加值达3417.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5年新高,但近3年金融借款纠纷一直“高位运行”,每年保持在11-12万件。
“人工智能”助力金融行业转型
浙江在线记者统计发现,整个论坛过程中有一个技术名词被各方提及近10次,成了全场不折不扣的高频词,它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自动化”,这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杰瑞·卡普兰所定义的人工智能。为了实现金融机构的“自动化”,杭州排列科技在论坛上展示了其自主开发的AI建模平台,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和经验,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建模,为金融企业与机构提供适用于各种场景下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
而金融科技,让早在2016年就尝试数字化转型的德清农商行尝到的“甜头”:低于0.6%的资金不良率,超20%的年均获客增速。温州银行发展研究部总经理洪益平则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能够让银行业实现低成本获客、多维度评判、大数据风控以及提高客户体验,这也是金融科技帮助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
此外,人工智能的加入让司法机构处理金融纠纷案件变得更为便捷高效。陈清亮介绍说,2017年6月设立的华东地区首个金融专业派出法庭——基金小镇人民法庭目前已实现线下案件线上化解,“通过全面数字化、流程自动化和系统智能化等手段,法官办理普通信用卡纠纷案件,从阅卷到判决平均用时15分钟,大大缩短时间。”
对此,钱水土主张绝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要充分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传统金融机构自身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研发成本高、效率低,尤其是农商行、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利用第三方技术服务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