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的支付行业大事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年,关于支付行业的法规政策频现,监管部门在整顿行业乱象的同时,也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这一年,随着备付金的100%缴存,支付机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转型和出路成为摆在支付机构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支付罚单在数量和金额上再创新高、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等也成为已经过去的2018年里备受关注的支付行业大事件。
为此,网贷天眼在“盘点2018”系列专题中,通过梳理2018年支付行业的发生的主要大事件,来看看这一年中支付行业的发展变化。
一、“断直连”进程逐步加快
2018年支付行业关注最多的,除了“断直连”,怕是很难找到超过这一热点的支付行业事件。
根据2017年8月央行支付司的通知要求,2018年6月30日是“断直连”的大限。但由于业务协调工作量巨大以及技术等问题,导致支付机构“断直连”的进展缓慢。
直到最近,根据网联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部持网络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机构以及424家银行已接入网联平台,99%的市场存量跨机构业务已完成向网联平台的业务迁移。
除了网联的努力,中国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在2018年陆续发布公告,助力“断直连”大业。
近期,更有包括拉卡拉、国付宝、连连支付等多家支付机构发布公告,宣布提前完成“断直连”。
2018年作为“断直连”关键一年,虽然落地稍迟,仍对中国支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交存
除了“断直连”外,2018年备受关注的支行行业大事件中一定会有备付金的集中交存。
2018年6月29日,央行发布“114好文”,要求支付机构逐步提高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并在 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缴存。
目前,距离备付金集中交存的最后大限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除了包括拉卡拉、合利宝、百付宝、易智付等在内一些支付机构提前完成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工作外,多数支付机构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进行“备付金集中交存”及“备付金销户”的相关工作。
随着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的即将完成,关于备付金存管办法的修改也在近期引起了热议。2019年1月9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明确表示“会根据需要对现有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做出一些修改,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而央行支付司司长温信祥也在随后的发言中补充指出“备付金存管和断直连直接相关,目前进展相对顺利。备付金集中在央行存管,一方面保障了清算效率,另一方面保障了备付金的安全。”
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集中交存后,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结束,支付机构转型的压力也将逐渐增大。
三、2018年全年支付罚单152张,累计金额超2亿
支付行业的强监管在2018年继续保持着高压态势,这一点在支付罚单上有所体现。
2018年的罚单在数量和金额上再创新高。根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央行在2018年度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为152张,累计处罚金额约为20947.6万元。仅处罚金额就比2017年增长了近7倍。
值得一提的是,大额罚单频现也是2018年罚单呈现的总体特点之一。2018年,共有杉德支付、国付宝、联动优势、卡友支付、银盛支付、智付在内的6家支付机构领到“千万罚单”。其中,国付宝因违规被处4447.2万元,成为2018年金额最大的罚单。较2017年最大罚单金额533.84万元相比,两者相差8倍多。
此外,支付机构在处罚次数上也明显高于往年。2018年全年,在238家持牌支付机构中,共有102家因违规受到央行的行政处罚,占比42.9%。
收到央行3次(含)及以上罚单的共有11家支付机构。其中,现代金控全年共收到7张罚单;中汇支付共收到6张罚单;通联支付收到5张罚单;拉卡拉、随行付、开店宝、乐刷和易生支付各收到4张罚单。卡友支付、付临门和杉德支付全年共收到3张罚单。
在支付机构的违规类型上,反洗钱、清结算、备付金的存放、报告可疑交易、客户身份识别等仍然是央行监管的重点。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和上海开出的罚单数量最多,领跑全国,成为罚单重灾区。
2018年支付行业的大事件并不仅限于此,这一年是银联云闪付破局的一年,也是支付开放重要的一年……无论怎样,2018年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支付行业的2019年,将是艰辛和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合规发展仍将是行业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