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金融论坛CEO Matt Gamser(左)和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特别代表(右)为飞贷金融科技董事长唐侠(中)颁奖
自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以来,普惠金融在数字技术的发展支撑下,越来越深入人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金融服务突破了物理网点的限制,惠及更多偏远地区的人群;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让金融的成本得以降低,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加易得。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新时代。在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便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指出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将是促进普惠金融的关键。
可以看到的是,全球各国都在数字普惠金融之路上开拓创新。在非洲,有JazaDuka这样的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中小零售商提供资金支持,在中国,有飞贷这类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纯线上的科技助力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为广大小微企业主提供触手可及的信贷服务。
这些创新和实践也得到了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G20)的认可。近日,世界银行集团和G20共同推出的“全球小微金融奖”评选结果出炉,这个旨在寻找并奖励在小微金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评选,从全球100多个小微金融案例中遴选出了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项目和企业。
来自中国的飞贷金融科技获得了“年度产品创新”铂金奖,这是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次荣膺国际大奖,也代表了权威国际组织对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肯定。
从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
当你对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金融服务习以为常的时候,全世界还有数以亿计的人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来自世界银行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全球还有17亿无银行账户人口。而世界银行2015年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5亿人无法享受正规金融服务,其日均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小型企业处于类似的不利境地,多达2亿人表示,他们缺乏现实发展所需的融资。
让被金融排斥的群体能够获得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建立一个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自2005年联合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以来,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消除金融排斥的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三年,成效逐渐显现。
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显示,目前全球有38亿成年人在银行或移动支付提供商拥有账户,占比69%,这个比例与2014年的62%和2011年仅51%相比出现上升。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的金融交易量大幅增加,从2014年至2017年期间,使得全球通过数字化支付汇款和收款的账户拥有人比例从67%上升至76%,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从57%上升至70%。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凸显,普惠金融也由此进入了数字普惠金融时代。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极大地强化了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位。G20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有效联动。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将是促进普惠金融的关键。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全球范围内开花结果。在非洲,为数众多的中小零售商正通过一个名为JazaDuka的平台享受着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
在零售行业,小商家们在补充库存、扩大经营的时常遇到资金困难,肯尼亚销售日用品的中小商家也是这样。通过JazaDuka,肯尼亚的中小零售商们能够获得来自肯尼亚银行17天的免息贷款,进而从联合利华采购更多的商品。零售商们能够在商品销售完毕之后再偿还贷款,这样一来资金压力大大减轻。与此同时,如果零售商按时还款,肯尼亚银行还将提高其信用额度,而有了信用数据积累之后,零售商们将能够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
JazaDuka由万事达卡和联合利华共同建设,其将联合利华的分销数据和万事达卡的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向肯尼亚银行提供小额贷款建议。
“通过整合不同行业的工具和数据,改变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有机会为他们带来长期增长。”万事达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说。截至到今年的4月底,已经超过5000名肯尼亚的小商店主申请加入这个平台。
通过数据和技术,属于长尾群体的中小零售商也能够享受到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这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力量。JazaDuka也获得了世界银行和G20的认可,其在今年的“全球小微金融奖”评选中获得了年度数字创新者责任奖最高奖铂金奖。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之路
在中国,普惠金融正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推进。2015年末,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普惠金融难做,在于其服务对象的分散,缺乏传统的抵质押手段,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都很高,覆盖率低,可得性差,这是普惠金融的痛点所在,也是国内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所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这些痛点的解决上,数字普惠金融至关重要。借助技术手段,银行等金融机构能突破空间的局限,通过网络延伸金融服务的半径,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破解传统金融的风控难题,降低风险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在今年的全球小微金融奖评选中,其“年度产品创新奖”最高奖铂金奖被中国飞贷金融科技所摘得。
成果、独特性和创新、有效性和影响力、动态性和可扩展性,是全球小微金融奖评选的四大维度标准。直接或间接向多少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以及提供的融资额是多少?该项目是否引入了新的或前沿的创新?与目前使用的解决方案相比,原创性如何体现?项目/产品/服务是否达成目标?战略、项目、服务或产品是否适应变化和进步的机会?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全球小微金融奖评选的过程中被仔细地梳理和考量,足见获奖企业的含金量。主办方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飞贷金融科技凭借其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和运营的高效性,其为小微企业的利益带来了巨大潜能。此外,飞贷金融科技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输出其移动信贷技术产品,助力后者实现了获客的高投资回报率、客户的高贡献度以及运营的高效率,从而减少了资金周转周期,加强了风险管理能力。机器学习能力使得信用决策持续优化,从而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定价”。
相比之下,飞贷的业务领域更加专注。过去9年,飞贷在普惠信贷领域助力持牌金融机构放款超47.5亿美元,服务数百万小微企业主。早在2015年的时候,飞贷便推出了信贷APP,仅3分钟4步骤即可完成线上申请,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借随还,解决了小微企业主“申请难、获批难、用款难、还款难、再借难”的融资难题。产品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成效的显著性,是飞贷获得世界级奖项认可的原因。
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
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金融科技更多的是为金融部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而非新的独立的金融业态。在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这两类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主体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2017年时曾指出,从融资领域角度看,当前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是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第二种模式,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银行高度融合;第三种模式,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从事金融业务,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借贷。
而早在2017年10月,飞贷便决定全面开放技术,推出B2B2C模式,使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能够嫁接到金融机构,服务更多小微企业主,助推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落地。更值一提的是,区别于资源型和单一或若干模块输出的技术型金融科技企业,飞贷金融科技是应用型输出企业,将资源和科技进行集成应用,涵盖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以应用结果为导向,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在快至3个月的时间内,顺利上线移动信贷业务。作为应用型金融科技企业,飞贷兼具系统性支持、数百亿资产规模实证、快速落地、支持合作伙伴能力建设等优势,尤其受到中小银行合作伙伴的青睐。
传统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需求是明确的,这是金融科技公司转型B端服务的原因之一。《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大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分别在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线上生活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其在开展金融科技时普遍面临机制僵化、人才匮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运营偏弱等多种困难。也因此,众多银行机构有谋求外部金融科技合作的需要。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中也曾表示,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支持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互学互鉴、竞合发展。传统金融实力强,人员网点多,管控风险经验丰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创新意识足,组织灵活性高,触达客户的能力和精准营销能力都比较强,服务便捷高效。通过加强协作与互补,逐步丰富及完善普惠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支付、信贷、理财等多层次、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
2016年的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序言中写到,G20认识到普惠金融在迈向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这十年中,数字金融已经成功地提高了G20以及非G20国家妇女、穷人、年轻人、老年人、农民、中小企业和其他未获得充分服务的消费者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普惠金融服务的是最广泛的普罗大众,技术能够破解其发展中的痛点,但单一机构的能力和服务半径有限,未来,唯有开放合作,整合不同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才能让更多的群体获得真正普惠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