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注册

登录

汉网首页

AECOM刘泓志TED演讲《寻找城市之美》:情商、智商与“美商”

导语:21世纪至今我们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带进了城市,而城市也在此期间承载并见证了无数重要事件的发生。而当今,城市发展的目的已经不只是满足人居的基本要求,更是提供精神需求和生活审美的土壤。同时,面对环境污染、交通日益拥堵、公共资源发展不平衡等城市问题,我们将如何应对已知与未知的挑战去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人居环境?如何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如何保护城市人文风貌?如何滋养市民的身心健康与未来?今天,我们分享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泓志先生在2018年TEDxSuzhou年度大会——「Urban Future·城市未来」的演讲《寻找城市之美》。让我们在刘先生的发言中获得灵感,通过探寻城市的原真之美、安全之美与希望之美,尝试感受并理解城市以及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美的"市民,共同创造"美的城市"。

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刘泓志。我是一名城市设计师。

我在过去25年的工作中帮助过许多老城市转型发展,也帮助了许多新城市的诞生。但是近期我开始反省:当我一直为城市的成功而努力的时候,我是否离城市的美却越来越远。我发现,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愿意追求美的城市的时候,反而越来越少人感受的到城市的美。

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故事,分享一个我认为非常美的城市。我喜欢四处旅游、拍照。2013年我第二次来到了瑞士苏黎士,到Confiserie Sprüngli餐厅用下午茶。看得出我旁边都是衣着得体的当地人,而我风尘仆仆,挂一身的相机背包,明显是一个外来游客。用完餐后结账时,我突然发现挂在椅背上的钱包与相机背包都不见了,我心里突然一紧,有一种准备从容就义的感觉——东欧难民潮可能要加我一个来自中国的难民了。就在这个时候,我旁边的客人不约而同站立起来走到我身边,并向我致歉。他们说,让一个来到他们城市的客人遭遇这样的事情,他们感到无比的羞愧,要请我这顿下午茶,还帮我筹路费让我安全回家。我没有想到这一个非常糟糕的被偷事件反而成就了我这一生最温暖的旅游经历。正是当时在我面前的几位市民让我感受到苏黎士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美的城市。那天我丢了相机、背包与许多精彩的照片,但我却找到了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丢失的城市之美。

成功与美之间有微妙而巨大的差别。我认为的城市之美不再是成功城市的天际线,而是生活质感镶嵌出来的轮廓;不再是成功的城市用他们优越的条件吸引人们的到来,而是美的城市用它美好的未来希望把人们留下。我喜欢的城市之美不再是那些为经济指标、为需求而规划的城市;而是能够让人们触摸大地、让市民呼吸到生活气息的城市。这些是我认为的城市之美。但是我也在思考:既然我们的生活与城市密不可分,为什么我们却一直失去这种对于感受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的城市的追求与能力呢?我想原因不外乎:第一,我们对城市了解不够;第二,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美;第三,我们更不知道城市与美有什么关系。

我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一个非常简单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体系。一个"城市"是依托城市资源开始建立的,这些资源必须首先通过转换成可以被使用的条件,再通过政府机制和有组织的渠道,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城市的核心是公共服务——是城市将这些资源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服务,也因此城市才存在。我们不妨把城市看成是"供给侧",而人是"需求侧"。人因为有需求才有了城市,城市反过来有系统有组织地把资源转化为公共服务并输送给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城市、为什么需要城市的原因。

那么城市的问题就不外乎是资源失衡了,或因为我们的转化不当,或因为我们的机制低效了,或者公共服务产品值和量都不足。帮助城市从失败变为成功就是我这些年经常做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更愿意在乎怎么把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

怎样是美呢?美学的体系跟城市的体系又有什么关系呢?当我们想到城市体系,即把资源转化为公共服务的时候,围绕的是人。那么美学体系又是什么呢?我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学将环境与万物都视为美的源头、美的材料,经过转化之后形成美学的表现形式,从古典的意义来说即是建筑、音乐、绘画、戏剧等,最终让人感受到启发,感受到内心的愉悦。

值得关注的是美学的终端并不只是创造人的愉悦,而是通过这种愉悦赋予我们一种能力,能够改变我们对环境的看法,让"丑陋"的事物找到新的机会变得"美丽"。美学跟城市一样,都是转化环境资源让人能够获得启发、得到愉悦。因此当把城市与美学放在一起时,我发现它有一直被忽略但珍贵的力量。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城市美学,即城市与美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人"。人,从城市中得到服务;人,因美而心情愉悦,获得启发。城市美学不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是帮助我们重新获得感受、欣赏和创造城市之美的追求与能力。通过城市美学,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改变环境,创造新的城市资源,新的城市质量。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城市美学到底对我们有怎么样的价值跟意义。如果我们从时间轴上把城市发展史与美学发展史并列起来一起观察就不难发现,过去大多数的时间内大部分城市都倾向于优先满足可衡量的理性质量,之后才可能去追求不容易衡量的感性质量。一直以来我们的城市环境都向理性质量所倾斜,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对于城市只有"成功不成功"这把理性量尺,并没有"美不美"的另一把感性量尺。即使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人心向往美,却不知道怎么谈美、要谈什么,更不要说我们感受得到城市的美。所以,我认为现在城市质量的问题源自感性质量的缺失,也是为什么我们拥有非常多的成功的城市,但是却找不到几个美的城市。

理解了城市,理解了美,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后,我发现最重要的城市之美,却总是被我们遗忘。我想跟大家寻找回这三种最容易被遗忘的城市之美。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丹麦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在2017年的时候,推出了一个"绿波"自行车计划。这个计划是在通向市中心的主干道上设置专用的自行车道,通过大数据的智能信号系统在早晚高峰时段帮助这些自行车像鱼群一样的集结。当他们一起行动时,所到之处的交通路口所有的汽车都为他们停留,让自行车优先通过。对于哥本哈根市民来说,骑自行车已经不是他们出行的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哥本哈根有56%的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其中还有75%的人在大冬雪天还是继续骑自行车出行。最可贵的是,绿色出行并不是一个政府的决定,而是由市民自己决定了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城市。

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不止哥本哈根,整个丹麦以至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仰赖汽车为交通工具。后来,都因为石油短缺、油价上涨面临了非常大的出行危机与生活危机。危机过后,哥本哈根市民自觉选择了一个与其他城市都不一样的改变他们城市的方式,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绿色出行与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

让我感受深刻的是,一个城市最深厚的文化竟然是从这个城市曾经历的最严重的生活危机里面开始孵育。因此,我认为一个城市的原真之美不在于这个城市是否拥有百年的建筑或古老的社区,而是在于这个城市有没有比任何制度都要坚固、更有行动力的市民的共同生活信仰。所以城市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美,也是我们经常遗忘的,是它的"原真之美"。能找到并且能够保持这份原真的城市,才是美的城市。

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故事。麦德林是哥伦比亚的第二大城市,却因为恶名昭著的麦德林贩毒集团与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而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麦德林城市沿着狭长峡谷而建,从山脚下一直铺到山顶。低收入者只能住在很高的山坡上,因此较差的卫生条件与交通条件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造成了一个犯罪的温床。

针对这样的地形与城市问题,麦德林很有创意地设计了一条数公里长的"Metro Cable"空中缆车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连接山脚下的地铁站一路到山顶,把贫民窟和城市串联在一起,解决了贫民窟里20多万居民的出行问题。有趣的是,这条空中缆车不仅连接了贫民窟和城市,也吸引了游客。大量的游客涌向麦德林,争相坐上空中缆车,从空中俯瞰脚下这块神秘的曾经的麦德林禁地。在缆车一览无遗的视野下,贫民窟的犯罪角落变得开放而透明。没想到这条空中缆车不仅仅解决了麦德林城市的出行问题,还大大降低了犯罪率。

这条缆车在山顶上的终点站旁边还盖了一个"西班牙公园图书馆"。麦德林贫民区出现了第一处安全、透明、整洁的环境,阅览室里面坐满了安静读书求知的居民。

麦德林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我相信——把穷跟犯罪划上等号才是城市最大的罪恶,把穷跟追求美的权利切开才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丑陋。麦德林用一条空中缆车让罪恶之都变成安全之城;用知识、用教育、用整洁的环境,让市民找回自信与一个安全的城市。因此我认为城市里面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是安全,城市的安全才是城市之美的根本。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城市的故事。新西兰的丹尼丁市有一条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载入的大街叫做鲍德温大街。这条大街只有350米长,倾斜度却有35度,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除了游客,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小孩来说,这条街简直是天生的游戏场。

后来有一家很有心的巧克力工厂把鲍德温大街跟巧克力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个叫做"巧克力豆奔跑大赛"的活动——上万颗巧克力豆,一个豆一个编号,并以一个豆一块钱的价格卖给参赛选手。参赛选手让自己的巧克力豆从街的顶头顺着大街往下跑,最早冲到终点的15颗巧克力豆的主人可以获得大奖。

第一年几百人参加,第二年上千人。一年比一年,从各个城市各个国家来参赛的人越来越多,到了2016年有15,000多个人参加,奔跑的巧克力豆有75,000个。巧克力工厂在这几年筹得了90万纽币,相当于443万人民币。让人感动的是,活动获得的所有收益都赠与了慈善机构,帮助罹患绝症和无家可归的儿童。

可是就在去年,这家巧克力工厂因为资金断裂宣布倒闭。这家小小的巧克力工厂多年来坚持一颗巧克力豆一块钱不涨价,独立维持这项造福儿童的活动。可是连年成本增加导致了工厂连年亏损,尤其举办这个巧克力奔跑大赛更是让他们蒙上了巨大的财务赤字。小镇的居民知道这件事之后,24小时之内筹得了738万纽币,第二天就筹得了1500万纽币。新西兰全国人口450万,相当于每个人都捐了3块钱,买了3颗巧克力豆。所以就在去年的7月,巧克力豆奔跑大赛如期在小城市里举行。但是我相信不一样的是,过去的巧克力豆是为比赛终点而奔跑,从今年开始有更多的巧克力豆为更多的失去健康、失去家庭的儿童奔跑,巧克力豆为这个小城市的未来已经跑出了希望。所以,我觉得最容易遗忘的城市之美是"希望",能够为人们带来希望的城市才是最美的城市。

我只会做城市设计,不会做巧克力豆,我跑的也不会比巧克力豆快,但是这件事情让我反思,我做的城市设计可不可以不是盖出城市,而是盖出这个城市的希望。

在芬兰,冬季长达半年而且每天大约只有4个小时见得到阳光。20年前,每100个芬兰人中就有6个人罹患季节性忧郁症;每一万个人中有两个人自杀,这个数字是整个欧盟平均的整整一倍。而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在过去的20年中,每年都在这一年黑夜最长的时候举办一个叫Lux Helsinki的灯光节,意思是"光的力量"。每一年吸引了无数的灯光设计师跟公共艺术家来到这个城市用各种创意点亮这个黑暗的城市。

作为一个城市设计师,最让我感动的是赫尔辛基可以在黑夜里面盖出一个全新的城市,不需要全新的土地,不需要施工图,没有钢筋混凝土,而是用人们最期盼的光的力量。

所以我相信作为一个城市设计师,最美之城市设计不是盖出美的建筑,而是用设计去安抚这个城市最深刻的痛,为这个城市带来新的希望。所以,原真、安全和希望是我认为在城市里面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被遗忘的美。

这些城市故事有个共同点其实是——故事中最美的,是人。城市最美的故事永远不是建筑或景观的故事,不是经济增长或GDP,也不是创新与科技。虽然他们都很重要,但是他们只是生活里面重要的工具与场景。只有人才是主角,城市的故事永远是人的故事。城市之美美在让人保持原真,让人活得安全,为人带来希望。所以,不是设计而是人决定了城市,是人的素质决定了城市之美,城市之美要从人里面去寻找。

我觉得,"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关注被城市服务的客人,而是能够服务城市的主人。一个能够做到服务城市主人的人有个高贵的名字,叫做"市民"。人跟市民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人从城市里面得到服务,而市民能够让城市为人服务。所以我觉得发展城市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对城市有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市民,帮助我们找回追求美的能力跟权利,做好城市的主人。

而我相信,找回城市的美,要从作为一个美的市民开始,做一个美的市民必须要有审美能力。那我们怎么开始?如何培养审美能力呢?

我认为提高审美能力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感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能力。我们要对生活环境、对城市环境有感知的能力,当我们对城市的感知能力丰富了之后,我们开始能够对它为什么美和不美的原因和要素得到判断,提升到认知的能力。当我们不只是能判断,还能够控制与掌握这些要素的时候,我们就从感知、认知,到了具备预知能力的阶段。感知帮助我们培养体验美的能力,认知帮助我们培养欣赏美的能力,而预知帮助我们拥有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审美能力要从感知开始培养。

如何开始感知城市?城市就是在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和尝到什么其中去感受。除了五感以外,我们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感知能力在我们的大脑中,这种感知让我们有能力回忆过去、想象未来。

科学数据告诉我们,人类有70%以上的感知神经跟大脑50%以上的感知细胞都在处理视觉。有人说男人是视觉的动物,其实我更觉得女人才是视觉动物。因为男人只会用眼睛看,而女人除了眼睛还会用心看。所以,培养视觉感知的能力男生向女人多学习。那么,培养这个能力从谁开始呢?

我创造了一个词叫做AQ,审美商数。我们谈IQ、EQ,我们也重视智商与情商,可为什么我们不重视"美商"呢?是时候我们要懂得追求而且提高我们的感性质量的审美能力了。从哪里开始?从我们的下一代开始。

我们的孩子们被过多技术的学习占据了他们开发自我感知的机会,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充满了只有理性标准而没有感性追求的考级、考试,他们只会学对的答案,从来没有学会问对的问题,我们教我们的孩子接受,我们没有教我们的孩子怎么感受,孩子们学一门技术,就恨了一门艺术。学习音乐、美术不等于你拥有了审美能力。木心说过,没有美感就等于得了绝症,再多的知识都救不了你。所以我觉得,没有追求美的上一代,怎么会有感受、欣赏美的下一代呢?没有从小培养成为美的市民,我们的城市未来怎么会美呢?再多再好再成功的城市设计也设计不出城市的美。我今天在这里诚挚呼吁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与执行者,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们,我们拥有最直接的资源和权力来改变城市的命运,但城市的美不美不在于设计方案美不美,而要通过我们的审美素质来实现。

我在这里希望大家愿意跟着我一起开始为城市之美播下三颗行动种子。

第一颗种子我们播种在城市空间。我提出一个"城市温室"计划,让每一个社区都有一处孵育城市之美的城市温室。就是算是一条街、一处花园、一块广场都好,开始经营我们的空间之美。

第二颗种子我们播种在教育体系。我提出"美学酵素"计划,将美学酵素加进我们的学科教育,让我们的科学结合美学,让我们的智商结合美商,让AI人工智能变成"AI美感智能", 发挥教育之美。

第三颗种子播在人性的感知上,我提议一个"市民幼苗"计划,用创新科技串联更多的小小市民,引领他们开始理解城市,感受城市,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关心城市之美,做一个美的市民。

我特别喜欢来自苏州的中国大学者费孝通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你愿意追求美也有了审美的能力,才有能力去欣赏别人的美,同时也让别人的美带给你愉悦和启迪。大家都美在一起,都追求美,这个社会一定是和谐的、是美的,一个因美而大同的城市才是真正的美的城市。我相信未来的城市不只是追求成功的城市,更将是追求美的城市;而城市的未来也不仰赖成功的设计,而是要靠美的市民来实现。今天我分享了如何寻找城市之美,也想说我们应该寻找的是我们的内心之美。爱美不止是女人的天性,更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幸福的方式。所以,希望大家重视城市美学,提高我们的审美商数,做美的市民,让我们一起共享美的城市未来。

刘泓志先生现任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大中华区城市策略咨询负责人。AECOM是《财富》500强公司之一和全球顶尖的全方位综合服务企业,在全球 150 多个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设计、建造、投资和运营管理服务。从高性能建筑与基础设施到高韧性社区与环境,AECOM超过85,000名专业人才组成的全球网络,与客户、社区和合作伙伴携手,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工程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在三十年的专业生涯中,刘先生密切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与转型,并致力于创新跨界整合设计方法和全流程城市行动计划。他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多个领域中不断创新,包括城市文化与品牌规划、基础设施导向整合设计、城市核心竞争力与韧性指标评估体系、公共空间更新活化、城市行动策略等。刘先生的项目经验遍及全球,丰富而多样的实践使他能够精确掌握城市发展的关键课题。刘先生提倡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城市环境和人居生活定制解决方案,共享运营效益与文化品质。

上一篇:2019中国(深圳)电商行业峰会将于1月9日在深圳举行

下一篇:共同投资未来,拼团趣与万仕博共筑发展新契机

分享到: 0

热点资讯

前瞻科技

商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