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企业报》主办的“2018中国金融科技暨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京举办。峰会邀请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金融专家、CSR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企业家代表等出席,围绕企业责任、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等多个核心话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积木时代CEO彭少新应邀出席峰会论坛,并参与主题为“金融科技品牌重塑与普惠金融推进”的圆桌讨论,分享其多年从事普惠金融和小微信贷的经验。彭少新认为,新金融企业在深耕小微信贷市场的时候,应该从规避金融排斥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服务普惠人群。
积木时代CEO彭少新
具体来说,新金融企业在制定小微金融策略时,应该重点考虑“地理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认知排斥”等五方面。
首先,选择市场切入点时,可以考虑避开信贷服务相对饱和的地区。积木时代的前端资产团队大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县城和农村,比如任丘、凤城、仙桃、岫岩等金融服务缺乏但却存在特色实体产业的地区,刻意避开成熟但复杂的一、二线市场的竞争,同时也远离了多头借贷、团伙欺诈、逃废债等乱象,在地理方位上规避掉了金融排斥。
其次,可以借助技术能力和服务优势,降低融资客户的准入门槛,吸引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客群。“我们做信贷模式,客户准入条款非常宽泛,可以是信用‘白户’,可以没有智能手机,甚至没有银行帐户,我们都有相应的能力去服务。”彭少新表示。
当前,很多新金融服务价格过高,重点面向一、二线市场上的次级人群,但服务广大农户以及三四线小微企业主的时候,同样的定价则会带来显著的价格排斥。因此,彭少新指出,在融资成本上,不仅需要把给小微群体的定价压下去,而且还得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多站在客户的角度设计服务。比如,积木时代的涉农信贷服务,就特别根据种养殖业的现金流周期的特点,提供了按季度还款的选项,更符合农户资金流动实际情况。
最后,则需要在营销和服务中尽量规避或降低营销排斥和认知排斥带来的负面影响。下沉市场上的小微客群和三农群体,普遍存在分布离散、信贷知识缺乏、风险意识较低等问题,需要金融服务提供者在营销过程中辅以大量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对自我定位和信贷服务都有相对合理的了解。在这方面,积木时代的经验是,不论路程多远,都坚持进行实地的展业,在与普惠客群的面对面交流中建立信任,普及服务和信贷知识;通过村支书或者当地有一定见识的居民的帮助下,改变村镇个体户和农民对于“没有机会、没有条件获得贷款”的认知。
据彭少新介绍,截至目前,积木时代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19个省,累计为超过12万人提供信贷信息咨询;其中,约4万人通过积木时代的推荐,获得了撮合融资;服务和管理信贷规模近25亿人民币;42.5%的业务来自东北、西北、西南等省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