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8年11月26日,杭州云栖小镇举办了“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 2018”峰会。本次峰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云栖工程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是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峰会上,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泓志先生参加了峰会中主题为“城市大脑的探索与启示——杭州篇章”的座谈,与从事城市大脑研究的诸位专家学者针对城市大脑的发展以及未来城市的愿景与理想展开了讨论。会后,刘先生接受了界面的采访。
峰会于杭州市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界面媒体:城市大脑这一技术的落地与实施需要有切实的计划,而对于城市的实际发展,设计师常以愿景先行配合规范推进。城市改变与发展的节奏无法骤变,而愿景与理想却放在距离现状更遥远的地方。您认为当城市大脑的愿景和城市自身的发展条件和速度不同时,城市设计师应如何突破实际的束缚,进行城市的规划和改变?
峰会中“城市大脑的探索与启示——杭州篇章” 主题座谈
刘泓志先生: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城市发生的问题,但这不代表我们放弃了或流失了对于城市长远发展的一种理想与梦想。我认为技术的迭代速度与城市实际发展速度间的落差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我们需要花更多精力与资源去处理的城市根源问题,以处理根源问题中得来的经验去掌握城市生活的核心需求,并以此去铺垫长远的发展理想。这两个速度间的落差也更多反映出我们面对当下城市问题的迫切性,影响我们对城市长远发展的理想与期待。
然而这两者也互相牵制,当我们越迫切地看待当下城市问题,我们对未来的畅想可能就越会产生变化或者倾向保守。我的看法是今天讨论的包括城市大脑等技术的发展,不只为我们治理当下城市问题提供技术路径,更为我们加快实现未来梦想提供机会,技术快速迭代也进一步拉近我们与未来城市愿景的距离。因此,我认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不是城市大脑技术的本身,而是这种技术的发展能否释放、创造出更多的城市发展空间,帮助我们找到并实现城市的愿景。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泓志先生
城市大脑的关键能力是根据动态有效数据帮助城市更合理的分配资源、使用资源,甚至进一步创造资源,对于驱动城市发展充满潜力。不止于被动的解决城市问题,它将起到与传统规划设计目的相同的作用,但更高效、客观、科学。因此我认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大脑应用场景下的关注要从单纯的科学定量走向科学定性结合人本定位,从被动接受数据到有目的地结合城市大脑设计数据靶向与人机智慧相结合。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以开发城市潜能来驱动发展。我们相信技术的持续迭代也将赋予我们掌握城市理想的能力。
界面媒体:城市大脑整体对于数据的要求全面且大量,因此也面临着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及全面数据化等科学技术的安全性的质疑。您怎么看待新技术情景下未来城市的发展与民众关于信息隐私和技术安全性质疑间的矛盾?而城市大脑普遍落地后,您觉得未来城市的风貌或多样性会有什么改变?
座谈中,专家与学者分阶段探讨城市大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刘泓志先生:我理解城市大脑在大家看来是一个新的技术或者一种新的城市能力,但更值得思考与运用的是城市大脑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可能性。关于这个可能性,我认为我们的民众并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的创造者,因此也不是城市决策的被动对象而是主动对象。城市大脑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与计算数据,本身并不会创造数据或主动传播信息。通过记录与合理分析民众的行为,包括出行行为等,“大脑”处理信息并理解真实的民众生活与需求,掌握影响城市品质的问题后再通过“手脚”主动处理这些问题。城市大脑处理的数据都来自于百姓的衣食住行行为,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分析而形成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决策管理的有效依据。通过生活产生数据相当于民众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参与了城市管理和决策,城市的样貌和发展也因此更大程度由它的居民决定。通过这样的新技术,我们常常诟病的“千城一面”问题可能也会得到自然的优化,城市数据化将每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人民的生活价值取向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行动中,通过民众生活来进行决策的城市景象必定会有其个性化的风貌。由于数据的准确、真实、即时与开放是城市大脑发挥预期能力的先决要件,随着这项技术的进展我们必然也要应对数字化时代数据公开和信息隐私问题的挑战。我依然相信结合了人类智慧的机器智能才可能造就最好的城市智慧。新时代的课题是每一位城市市民在新技术代入日常生活之前,都必须先有机会决定创新科技与人文伦理应该如何平衡与结合。城市大脑技术的未来应用一定存在着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抉择,以提升人居质量为目的,掌握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发挥它最大的正面效益,这样的大脑会让我们的城市充满希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