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美团点评(股票代码:3690.HK,以下简称美团)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餐饮外卖业务表现依旧亮眼:日均交易笔数高达1940万笔,较2017年同比增长48.5%;餐饮外卖收入112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84.8%;毛利总额实现19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287.3%;外卖业务毛利率从2017年同期的7.9%增长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16.6%。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餐饮外卖作为美团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毛利总额和毛利率的持续快速提升,更显示出美团外卖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未来的盈利前景可期。
高毛利背后的驱动力:AI技术提升服务体验
美团外卖服务升级,看起来只是效率和体验的升级,其实背后是AI技术创新的支持。财报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美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高达20亿元,同比增长95.1%,而研发投入的高增长、经营收入的稳步提升和美团在核心业务上的效率增长,都意味着美团技术驱动型公司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其中,美团外卖配送的“超级大脑”——智能调度系统是最典型的例子。该系统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搭建而成,其通畅运转所仰仗的基础是可以囊括众多变量的配送模型,大到天气变化、商圈繁华程度,小到餐厅、小区位置,甚至住宅是否有电梯、每道菜点单概率等都在考虑之中。
当用户订单生成后,美团外卖的智能调度系统便会即刻响应,依靠全面且复杂的配送模型,高峰期每小时可执行约29亿次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消费者订单的高效分配和骑手送餐路径的智能规划,以应对不同的配送场景,有效解决了千万级订单并发下的骑手调度问题。
事实上,美团在AI领域的布局已持续多年。两年前,美团就开始探索运用无人配送车进行无人配送,今年无人配送车已进入试运营,2019年计划在一些片区规模化运营。随着无人配送车服务的推出,高效配送将覆盖更多的场景环节,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当然反过来亦能提升美团外卖业务的收入和毛利。
美团外卖收入抵2.2个饿了么
美团财报显示,第三季度餐饮外卖收入112亿元,而根据此前阿里巴巴财报中披露的饿了么第三季度收入约为50亿元。这样算来,美团外卖最近一个财季的收入是饿了么的2.2倍。今年7月,饿了么曾高调对外表示,拿出30亿元来补贴用户,发起“夏季攻势”,誓言借此将其在外卖市场的份额从三成左右提升至50%以上。本次美团发布的Q3财报恰好与“夏季攻势“的时间吻合,但高涨的财报数据却印证了,美团外卖的市场地位以及业务增长并未受到饿了么“夏季攻势”的影响,且补贴换用户的逻辑已过时。
从美团的第三季度财报不难看出,用户和商户对美团平台的依赖持续增强,更加凸显出美团超级平台的价值。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的《中国网民网络外卖服务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2018年暑期)》显示,中国外卖市场正呈现出“631”的行业格局,其中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达到63.3%;数据还显示,美团外卖在商户数量满意度、配送速度满意度和食品种类满意度方面,获得的评分最高。这些都足以证明,市场的认可与美团外卖良好的用户体验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大众更愿意为优质服务买单。
实际上,为了让用户体验到更优质的服务,美团外卖在提升商家运营效率、减少骑手配送时间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天网”系统与多个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现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数据一键对接,以确保外卖平台上商户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的真实有效,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提高平台商户质量,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食品安全体验。
超级平台规模效应凸显,未来盈利可期
外卖市场发展到如今已有十年,用户消费习惯已基本养成。因此,当规模化效应出现之后,边际成本可以逐渐减低。在此基础上,美团外卖通过餐饮外卖这个强需求、高用户黏性的服务吸引用户,发挥“高频带低频”的协同效应,将高频活动的用户流量引入到各项新业务的消费中去,最终实现对消费场景的全面覆盖。
换个角度来看,美团不只是做外卖,其使命是让用户Eat Better和Live Better。就Eat Better 而言,美团同时有点评和到店业务,与外卖形成闭环,用户可以看点评、到店付款、点外卖,一切都是无缝衔接的,点评和到店可以促进外卖业务,降低用户和商家获取成本,进而增加营收。
这就是美团致力于打造超级平台的价值所在:超级平台的本质就是越做越强,用平台规模来形成显著的平台效应。美团外卖正是基于这样的超级平台规模效应,实现收入的高速增长,最终也反馈到业务增长上。
可以预见的是,在平台规模效应的助推下,美团外卖将会通过服务升级,来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外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商家会提供更优质、健康、多元的食物,平台将会提供更安全和准时的配送服务,而消费者也会吃得更好、更安全健康。这在促进餐饮行业变革的同时,也代表着美团外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随着毛利率的不断提升,外卖业务未来的盈利前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