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主办、飞猪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旅游论坛”在杭州举行。
围绕“酒店与旅游实践创新”的主议题,“政产学研”等各界的约一千名行业资深人士齐聚,探讨酒店、旅游及泛产业链的创新之道和未来机遇。
现场的一个高潮,在OYO酒店合伙人及首席财务官李维踏上舞台时掀起,这是这家很红的酒店在完成6亿美元融资后在同行间的首次正式亮相。
1500亿美元的蛋糕怎么切?
对于“酒店与旅游实践创新”这样的主议题来说,OYO酒店是个切题的案例。
这家起步于深圳的酒店,只用了1年时间,就在全国269个城市,开设超3500家酒店和175000间客房,跻身中国连锁酒店的TOP5行列,并在此前拿到软银、红杉等国际顶级资本联合投资的6亿美元。
李维详解了OYO酒店的市场切入口:“非品牌化的酒店,占据了行业90%的存量供给,这是有着1500亿美元市场潜力的大蛋糕。这些单体酒店在发展中最大的痛点是,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使消费者被迫在位置、质量和价格之间妥协,导致入住率越来越低的负向循环。”
对此,OYO酒店为经济型酒店提出了“经济型改造”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标准化、品牌化、精细化的输出,解决了单体酒店们品牌、技术、成本、人才、渠道等资源受限的困境,为中国单体酒店转型提供了新出路。据李维介绍,目前OYO酒店已在海内外拥有800多家优质供应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确保了边际效益的提升。
此前,OYO酒店曾为行业带来过“OYO速度”:平均3.2小时签约一家店,月均新增门店227间,月均入驻19个城市,平均15天改造上线,单月客房增量是目前全球前三大酒店品牌增量和的7倍。
在现场,“OYO效应”成为了新的热词。
“过去的单体酒店入住率大多小于40%,OYO酒店则能为其带来平均2个月入住率20%的提升。”李维用案例讲述了中小型酒店业主们口口相传的OYO效应:一家67间客房的小型酒店,加入OYO酒店180天后入住率从19%增长到80%;石家庄某酒店加入OYO酒店后,短短两周内住宿率从40%上升到105%。
除了显性的运营数据提升,OYO酒店给行业带来的长期的化学反应,或许才会是“OYO效应”最好的注解。
酒店业新黄金十年的钥匙,在谁手里?
黄金十年过去了,酒店业进入了“无人区”,没有既定规则,也无人引航。经济新周期里再出发,酒店人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求新和探索:新的模式有么?技术如何赋能行业?效率、成本、服务之间到底有没有完美三角?该保留什么样的传统该拥抱什么样的革新?
华住酒店集团首席发展官兼执行副总裁孙武谈了他对新周期新机会的认识:“对华住来讲,未来的10年是蓬勃发展的机会,酒店业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尤其是存量这块,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运营效率又是偏低的。”
他认为,存量资产的结构性改变,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这实际上与OYO酒店的认知不谋而合。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少华对李维的分享也表达了认可,他认为,在过去20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不停地创新为社会输入了动力,“应该送给OYO酒店这样的创业企业更多掌声。”
奥凯航空总裁及CEO李宗凌分享了他眼中产业创新的三个误区:产业链各组成部分在创新过程中应该共赢;创新的结果应该是颠覆的;产业创新的经济效益应该是显著的。在他看来,OYO酒店在产业创新方向,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要提到创新就想到颠覆,一天到晚想到颠覆,活都活不下去。 ”
面对新时代社会变化的浪潮,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酒旅业的从业人士都想知道,新黄金十年的钥匙在哪里。而当下,他们更关心的可能在于:OYO酒店会是更接近答案的那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