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以“重塑·创新”为主题的TechCrunch 2018国际创新峰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沪江CCtalk联合创始人、CTO杨继珩应邀出席,对话全球领先的科技媒体动点科技。
对话中,杨继珩分享了在在线教育行业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CCtalk平台如何将科技赋能教育,并就现阶段技术创新在教育场景下应用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沪江CCtalk联合创始人、CTO杨继珩(右)对话动点科技记者陈晓(左)
CCtalk作为沪江旗下的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平台,为约1.7亿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及服务,汇聚了业内数量最多的优质课程和优秀的老师。平台通过创新的实时互动技术还原并超越线下课堂,如今已实现数十万人级别同步在线的近远场直播互动教学场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江CCtalk平台已有4万多名老师和数千家商户入驻,同时挂网课程全站交易净额的年度增速高达61倍。
目前,CCtalk已实现教学工具、高并发、实时通信及平台化的“四位一体”,并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打造互联网教育生态圈,满足海量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今,CCtalk平台被视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物种,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至今已在中国举办9届,已成为中国最顶级最国际性的创业盛事。参会者从2013年的3000人到2017年的8000人,包括国内外顶级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领军人物、跨界创新先锋登上TechCrunch,分享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
以下为对话实录:
陈晓:沪江是国内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大家说在线教育已经进入了3.0时代,从开始的数据化信息化逐步进入了现在的智能化时代,您认为目前在线教育的环境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杨继珩:我觉得今天这个场景其实蛮好的(掌门1对1首席战略官吴佳峻同台对话),掌门1对1是偏向于1对1这种长时间服务,沪江则比较着力在打造B2B2C平台的业务——CCtalk这一块的服务。跟原来MOOC、知识付费、1对1、1对多的这种体系最大的不同的是,我们吸引更多的互联网的老师以及机构入驻到平台上,其实现在很多老师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能力都很强。沪江做教育十七年的时间,我们已经逐渐将积累下来的模式、经验和一些产品体系、技术体系、运营工具都开放给老师,帮助老师更好地实现知识变现。大家在一个生态体系下生存,共同取得一些收益, 这是我们对在线教育未来方向的理解。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给老师提供优质的工具和提供优质学生,这才是共赢的体系。在未来,精细化运营、大数据的流量分发机制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是很关键的。
陈晓:据了解,沪江正在探索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的可能性,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情绪识别这些技术在在线教育中可以改变什么?有哪些实质性的应用和场景?
杨继珩:沪江在AI方面,从2016年开始就有比较多投入了。像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等等,我们都有蛮多的技术实践,旗下几款产品都有应用到AI。比如 “天天练口语”,通过1对1用户语音的语音分析、韵律分析进行打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去年推出的Uni智能学习系统、智能学习课程方案,是通过对用户进行前测,了解用户当前的学习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案,同时在后续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补充一些加强包。这样的设置,其实已经有一些分级教育的感觉。
陈晓:有人说,“AI+教育”是雷声大、雨点小,可能AI教学和真人教学是相异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推进“AI+教育”发展的困境是什么?
杨继珩:我不觉得AI在教育里面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现在AI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里面用的已经比较扎实了,已经融到了最基础的教学路径里面,虽然表面上在模式上好像没有看到很大颠覆,但是在一些技术上面其实已经用得很深了。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讲,大家对AI期待很高,觉得这应该是能改变产业结构的一个东西。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点,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持有大量的学习数据和高质量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是创新的产品和用户交互形态,以使这些数据内容,非常有效地触达并影响用户的学习过程。
关于“AI+教育”的困境,在产品模式上面,现在需要找到一些更前沿的、更突破式的产品模式,这样才能把AI的魅力往next level去做,现在所谓的困境可能在这里。
陈晓:我们了解到教育行业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To C端卖课的模式,但这个卖课这种模式竞争比较激烈,对于这些,您有什么思考或见解?
杨继珩:所谓后流量时代,首先流量变得越来越贵了,这肯定是一个大背景,因为“玩家”变多了,用户逐渐在往下分流。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流量运用的效率到底怎么样。对于沪江来说,产品永远都不是单一化的。我们除了有上课的APP——CCtalk和沪江网校,还有沪江开心词场、小D词典等等这些轻量实用工具,以及天天练口语、 Lightin的轻课程等小程序的服务,获取流量的成本在业内是低很多的。同时沪江十七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流量分发这一点可以做得更好,而流量分发的精准性也决定了最后流量的红利,所以其实这些方面都是平台独有的一些优势。
陈晓:您现在是沪江CCtalk的CTO,我们了解CCtalk是一个综合性质的教育学习的一个网络平台,我看到现在BAT巨头也在做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平台,相对于CCtalk来说,入局是稍晚的,在这么一个情境下,我们有什么竞争策略来直面他们的竞争?
杨继珩:其实各个巨头在在线教育的投入一直也不是很低,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尝试。
首先我们作为一个平台,把一个平台搭好,让网师可以在上面平稳的发展,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核心关键技术。沪江十七年创业,起步并不晚。十七年的时间积累,我们把整个教育过程里面积累到的产品、技术、运营等方面全部应用在CCtalk当中。
刚刚有讲到教育很大的问题是信息的不对称,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点是资源也是不对称的,如何把老师服务好,如何把学生服务好,永远都是最关键的事情。
于平台而言,流量很重要,钱、时间也很重要,这些都是BAT这些巨头可以给的。但对于教育而言,要很清楚知道平台是服务这些老师的,必须要对教育有一颗非常敬畏的心,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并不是说有足够大的流量就可以对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
陈晓:CCtalk与传统的盈利方式是不同的,刚刚您也讲了做的是平台服务类型的,而且是老师和学生双向服务的形式。在这个运营的过程中,我们的盈利方式或者服务的思考是什么?还有做一些社交或者这些方面的尝试吗?
杨继珩:您可以关注到,之前包括知识分享的阶段,依靠朋友圈大量传播,很快得到一个用户量,类似这种模式。大家很快会发现,他们比较关注的还是在解决人的焦虑感。真正的教育,涉及到人类对知识的摄取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才是我们比较着重看的点。
为什么需要一个综合的教育平台?因为上面不光包括了教、学、练、测,也包括了很多人文。在平台上不只能学到知识,还能够跟一起在学的人一起往前走,这是最重要的点。作为平台方,服务好老师,让学生有归属感,让他们在平台持续的成长,这才是最本质的因素。
陈晓:关于付费意识或者对于知识获取、知识付费方面你们有什么思考、探讨?我看到你们有推出轻知识付费模式,这是什么样的形式?
杨继珩:整个付费体系这一块,课程这部分,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现在已经发育到了接近于机构的体量。比如大家今天晚上关注一下,我们有一个课程在上线——“孤独的阅读者”的燎原学院,他们通过英语的方式教授哲学,课程周期比较长,通常是上半年时间。其中很多学员有一种信仰,对于这些老师所秉承的想法和意识非常认可,学员们也帮助他们也做了很多传播方面的工作。
所以,如果站在平台角度来讲,把一个品类,例如从原来的语言这一个品类扩到有语言、多语种、考研、设计、绘画等很多品类的时候,你会发现各个老师有各自的特点。而且他们在各自领域里面做得非常专、非常精,我们仅仅在后面做好服务,就能看到了非常多有趣的例子。这些东西是我们做平台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得到的最大收益,非常非常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