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注册

登录

汉网首页

从垃圾场到集贸市场——盐湖区姚孟街道姚孟村壮大集体经济小记

本报记者 韩维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早上七八点钟,位于盐湖区姚孟村村南的集贸市场便开始热闹起来。70间晋南民俗风格的门面房整齐划一,热气腾腾的馒头、鲜嫩欲滴的蔬菜、琳琅满目的水果……放眼望去,市井烟火,人潮涌动。很难想象,这样一处繁华市场,一年前还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从垃圾场到集贸市场之变还要从盐湖区开展的“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五年行动说起。

为发展壮大盐湖区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首善之区”,推动“村村富”目标顺利实现,盐湖区自2022年起至2026年,利用5年时间,在全区233个村开展“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五年行动。

作为拥有1万多人口的城中村,姚孟村结合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集会聚集等优势,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放在了建设村级集贸市场上。

“我们村每月逢三、七集会,由于近年来周边小区的增加,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集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姚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付岐山表示,虽然集会给周边群众带来了方便,但非集会日村民购买物品就不太方便了,很多村民甚至要跑到十几里外的运临路旁去赶集。如何规范市场管理,给周边群众营造一个更好的居住、消费环境也成为姚孟村面临的新课题。

立足这一实际,姚孟村干部通过大量走访调研,结合群众意愿和需求,把服务周边居民、改善全村人居环境、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等实际问题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决定将村南的垃圾场改造建设成一座村级集贸市场。

“以前这里可没这么红火,垃圾堆得像小山,遇到天热的时候真的是臭气熏天,大家都是绕着走。”提起改造前的垃圾场,与集贸市场一路之隔的刘来喜不住地摇着头。

“以前每年光是装运垃圾就要花费四五万元。集贸市场建成后,不仅节省了这笔开销,还能为村集体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付岐山表示,把垃圾场改造成为集贸市场,一方面减少了村里的开销,增加了集体收入,有效优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非集会日周边群众的日常购物问题,非常受群众欢迎。

“我们70间门面房共计1700平方米,主要包括蔬菜、肉类、水产类、水果类、面点类、干菜类等,可以满足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说话间,付岐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间门面房的平均出租价格是1万元,现在已经租出去30多间,随着东侧华景路的打通,东侧剩余的门面房也很快就能租出去,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70万余元的收入。”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姚孟村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一切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一切落脚到群众实际生活的改善。随着集贸市场的火热,不仅姚孟村的集体经济在壮大,周边群众更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前在自己家里做干菜类生意,虽然没有房租,但生意也一直不温不火,自从把店搬到集贸市场,第一个月收入就翻了一番。”在集贸市场租了3间门面做干菜生意的姚孟村村民李建章一边忙着手头的生意,一边介绍。

“以前总喜欢到姚孟村赶集,一买就是一大堆,现在集贸市场建起来了,也就不用等着集会大包小包往家提了。”家住五洲观澜小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集贸市场不仅东西好,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有市井烟火气,每天来市场逛一圈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随着集贸市场的火热,还逐渐带动起开店、运输、搬运、卫生清扫等相关环节,解决了100多个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度,计划对村北的40亩土地进行招商,建设大型冷库或者快递分拣中心,争取早日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迈入100万元大关。”付岐山表示。

上一篇: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运城两家企业上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热点资讯

前瞻科技

商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