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年年增加的林木沿山体边坡筑起绿色长城,分布两侧的泄洪导流槽使路面免受洪水侵扰……走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虞坂古盐道,脚下是深深的马蹄坑和木轮车长久碾压留下的车辙,昔日熙熙攘攘的运盐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全长约8公里的虞坂古盐道因盐而生、因盐而名,又因伯乐相马、唇亡齿寒、假虞伐虢等历史典故而闻名天下。随着时代变迁,这条承载着河东盐文化辉煌历史的“天下第一路”却一度被人们淡忘,被历史的烟云无情剥蚀而岌岌可危。直至2004年,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家杨建康弃城返乡,成立运城市九龙山自然风景开发有限公司,对古盐道立碑标识并对其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保护性开发。
古盐道所在的九龙山,是盐湖区东郭镇中条山中段支脉,原名九黎山,因苗黎族先祖蚩尤故里而命名。山前有7000年前人类集居地——磨河村新石器遗址,有5000年前人类集居地遗址——山坡陶窑,还有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虞坂古盐道。另外,北魏摩崖石刻、宋代城墙和元、明、清各个时期古庙宇等遗迹随处可见。
磨河村是虞坂古盐道的起点,这里的村民曾经以放羊为生,将九龙山当成自家牲口的“后花园”。由于常年无序、过度放牧,这里渐渐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山。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杨建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思虑再三后,与村集体就九龙山9000多亩荒山开发达成50年承包协议,并陆续投资5000万元进行保护性开发。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围绕古盐道开展路面修葺整理、山体边坡增林扩绿以及泄洪导流槽全线贯通……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多年努力,昔日满目疮痍的九龙山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整个项目区域林草覆盖度高达70%,油松、白皮松、黄芦、细叶苔、野菊等漫山遍野;疏浚5个泉眼,又修复4个泉眼,山上泉水清澈甘洌;攀岩、滑索、射箭、减脂营、康养旅游等新业态纷纷入驻,游客络绎不绝;知名作家、摄影家、书法家等趋之若鹜,纷纷来此采风创作……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进入新时代,日新月异的九龙山自然风景区,乘文旅融合的大势闻鸡起舞,成为各地投资商眼里的“香饽饽”。去年底,山西海聚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九龙山自然风景区达成战略合作,预计投资1.2亿元,在九龙山打造一处集生态、垂钓、酒店、民宿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康养胜地。
“目前,海聚易公司已对景区入山口处、依山而建的两排占地10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完成排险工作。同时,拟对景区主干路进行拓宽排险,将道路从3米拓宽至5米;对现有水库进行维修改造,为建设垂钓园做好前期准备。”杨建康说,“我们还和北京一家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有望就医养项目建设达成深度合作,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前景可期。”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古盐道“跑”出新风采,一个全新版本的九龙山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