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以教为本,可现在很多教师,主业却变成了迎接检查。据了解,近年来中小学应对的各类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多如牛毛,不堪重负,以至于每月接待好几拨检查,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老师被折腾,加班准备迎检材料,教学成了副业……有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各级各部门搞检查。” (6月13日《半月谈》)
过度检查的根源,就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客气地讲,现在有些部门除了检查已经不会工作了,习惯并且享受“以检查代替工作”。这么做的好处,不仅是减少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真要出了问题,也可以把责任推给下面。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基层也学会了“把应付当作能耐”,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迎接检查上,乃至于出现了“材料政绩”“检查政绩”。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种过度检查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尤甚。而其原因,恐怕就是“学校是工作最好贯彻的地方”,老师比较听话,孩子更是听话。正如有些老师讲的,把工作布置到其他单位,还有可能遇到消极应付,但下达到学校,总会得到“想要的尊重”。因为态度好,所以检查多,最终不堪重负,乃至影响了教学主业。
遏制检查泛滥,说来容易做来难。既然承认这是一个作风问题,那就意味着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不能齐头并进,那就单兵突进。鉴于学校的特殊性,很有必要来一个“特事特办”。在北京国子监街的一旁,立着一块石碑,俗称“下马石”,上面写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设立这样一块石碑,体现了古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有些问题发生在社会上可以,发生在教育上就是不行;有些问题在社会上很难全盘解决,但就教育而言必须解决。
由此不禁想到,能不能也在学校门口设一块“下马石”。当然,时代早就告别了马车,迎来了动车,“下马石”的意义实是“指马为鹿”,意在让学校享受一些“免骚扰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比如说,不管有关部门有着怎样的冲动、抛出怎样的理由,除了一些事先确定好的、必须进行的检查,其他的检查,就不要再麻烦学校了。相对于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明确有关部门不得随意打扰学校更具有可行性。由此,可以让校长把精力放在学校,让教师把精力留在课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才是主业,其他皆是副业。现在,存在过度检查的不是一个地区,也不仅仅是教育一个行业。当然,在人们心中,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普遍地解决问题,但在彻底解决问题之前,倒不妨给学校先发一块“下马石”,让学校率先感受改进作风的成果。希望有关部门听进教师呼声,为学校营造安静办教育的条件,让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备课上。